2017年,我市緊緊抓住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歷史機遇,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全面落實改革任務,加強環境綜合整治,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三明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在全國143個示范區中期咨詢評估中脫穎而出,被評為全國32個典型示范區之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7年全市完成18項年度改革目標任務,多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組織編制《三明市低碳發展規劃》,碳排放權交易有序開展,組織三鋼集團等31家納入全省碳配額管理重點排放企業,實現100%履約,三鋼(集團)與廣州微碳投資有限公司簽訂碳排放配額托管協議,成為國內單筆最大碳資產托管業務;建立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體系,出臺《三明市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下發《關于做好培育發展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有關工作的通知》,建立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示范項目庫,三明市飲用水源地東牙溪水庫綜合整治環境保護工程等14個項目入庫;泰寧縣完成《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編制。 我市成為全省唯一入選國家第三批低碳城市試點的設區市,并在建立碳數據管理機制和探索森林碳匯補償機制等方面積極探索創新機制;在全省年度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責任考核中,我市被評為優秀等級,獲省上通報表揚。 同時,市發改、財政、環保、國土等部門和各縣(市、區),牽頭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試點項目策劃和篩選工作,策劃生成涉及我市金溪、沙溪、尤溪3大流域范圍內6大類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總投資51.2億元。目前,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項目已獲批。我市還爭取重點流域生態補償資金3.14億元,用于飲用水源地保護、城鄉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畜禽養殖業污染整治、企業環保搬遷改造、水生態修復、水土保持、造林防護等流域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工作。 (記者 李遠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