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和發祥地,是我國面向亞太地區的主要開放窗口之一,歷史輝煌,文化獨特,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海上絲綢之路和福建文化鑄就 “絲路精神”,形成一道“一帶一路”文化獨特的亮麗風景。
福建作為海上絲綢之路最重要的參與者與見證者,遠在4千多年前,曇石山文化已顯現海洋文明的特征,歷史考古遺存顯示太平洋南島族源于福建沿海。從唐宋到明清直至近代,福建都是海上絲綢之路最重要的參與者。福州長樂太平港、泉州后渚港、漳州月港等,都曾在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上扮演重要角色。宋元時期,泉州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源地。明代前期,福州港取代泉州港的官方港口地位,鄭和從福州長樂太平港開洋遠航下西洋。漳州月港是明朝中后期“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從明朝開始福建人下南洋,敢闖敢試、披荊斬棘開拓南洋。近代,福州、廈門位居五口通商之列,馬尾船政文化曾經輝煌。改革開放以來,福建是我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先行省份之一。可以說,海洋、開放、商貿等因子早已融入福建人的血液,敢闖敢試、愛拼會贏、創新求變等福建獨特精神文化,與千百年來絲綢之路承載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精神一起,融匯形成獨特的福建“絲路精神”,正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和平合作與愛拼會贏
福建地處中國東南沿海,海洋滋生了福建生命,也滋養了福建文化。海洋性是福建文化的最突出特征,它使福建人富于流動性,敢冒風險、愛拼會贏,讓福建成為中國早期海外移民開拓的重要出發地。目前,旅居世界各地的閩籍華人華僑有1580萬人,分布在世界188個國家和地區,其中80%集中在東南亞、達1250多萬人,臺灣同胞中祖籍福建的占80%。
福建人愛拼會贏,“走四方、闖天下”,哪里有市場就把生意做到哪里,創造了許多商業傳奇,從來就是走“和平合作”的路子。現在,借助和平發展的東風,敢闖敢拼的閩商在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上閃亮登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僅2016年,福建對“海絲”相關國家和地區投資備案項目就有96個,對外投資額22.3億美元,增長61.6%。中國武夷、紫金礦業、旗濱集團等一批企業對外投資力度加大,建設了中肯(尼亞)東非經貿合作區、紫金礦業剛果(金)銅礦、旗濱集團馬來西亞工業園等一批境外投資產業園區和項目。
遠洋漁業是高風險行業。愛拼會贏的福建企業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與所在地政府加強合作,把境外遠洋基地數量和規模做到了全國第一。目前,福建企業已在印尼、緬甸、毛里塔尼亞等國建立了9個境外遠洋漁業綜合基地,數量與規模繼續保持全國第一,遠洋漁業企業達到29家,外派遠洋漁船規模540艘。已有10家企業在印尼、緬甸、馬來西亞建立漁業養殖基地,養殖面積超12萬畝,境外水產養殖發展規模全國第一。
海上絲綢之路之于福建,不僅是一條海上貿易大通道,更是一個具有豐厚內涵的文化載體。宋元時期,泉州港年輕水手阿海為開辟海上絲綢之路獻出青春,妻子桐花經歷一段心路的磨難,毅然讓兒子小海繼承父輩宏愿……福建省歌舞劇院創排大型舞劇《絲海夢尋》,再現800年前發生在“東方第一大港”泉州刺桐港的感人故事,先后在聯合國總部、歐盟總部以及“海絲”沿線國家演出,引起熱烈反響?!督z海夢尋》充分注釋了福建人敢闖敢拼、和平合作的文化傳承。
互學互鑒與創新求變
福建人有敏銳的洞察力,又有敢為人先的風氣,能夠超越自我、出奇制勝,形成了互學互鑒、創新求變的精神特質。在改革開放初期,福建就創造國企改革“松綁放權”、民營經濟發展“晉江模式”等諸多改革經驗。近年來,福建抓住中央支持加快發展的難得機遇,除了成為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外,還獲批建設平潭綜合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州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這些重大平臺建設,核心內容都是改革創新。
自由貿易試驗區是改革創新的一張牌。福建圍繞打好這張牌,推出225項創新舉措,其中80項屬全國首創,已有“一照一碼”、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投資體制改革四個一”等一批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或學習借鑒。福建還充分放大自貿區溢出效應,將自貿試驗區內企業境外投資項目備案管理權限下放到片區管理機構,實現企業網上申報境外投資項目備案,有效促進了與“海絲”相關國家和地區的開放合作。
“三互”大通關改革是一項制度創新。福建作為外向型省份,始終把創新大通關管理體制機制放在突出位置,強化跨部門、跨區域的通關協作,穩步推行“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關檢合作試點,實現口岸管理相關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探索與粵港澳“三互”合作,推進與臺灣、新加坡等地區的互聯互通和信息互換。在福建江陰港,率先在全國推行“整車進口一體化”快速通關,采取監管創新模式,使得通關放行時間由6個工作日縮短到1個工作日,通關效率居中國國內各整車口岸前列,可為每輛進口車節省1200元的運營成本,2016年進口整車8311輛、增長114%,進口量居全國新批口岸第2位。福建檢驗檢疫局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省外進口商進口汽車數量占到了口岸總進口量的39.87%。
開放包容與互利共贏
福建屬于移民文化,莊敬守正,和而不流,傳承了民族優秀文化的價值觀念和精神取向;又受到海洋文化的熏陶,目光遠大,襟懷寬廣,形成了開放包容的精神文化特質。這種滲透在廣大民眾日常生活和社會風俗中的開放包容,體現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實踐中就是追求互利共贏。
在福建“走出去”企業中,有不少“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生動實例。福州宏東遠洋漁業公司是“走出去”實現互利共贏的典型代表,該公司在西非毛里塔尼亞建設了中國在海外最大的漁業基地,總投資約2億美元,占地9萬平方米,不僅建有碼頭、冷庫、加工廠、修船廠、制冰廠、海水淡化廠,還建有員工培訓中心、生活區等。該公司不僅注重企業效益,也非常重視員工的福利,聘用1400多名非洲員工收入達到當地的頂尖水平。福建企業還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實施一批接地氣、“小而美”的民心工程,有的通過開展援外農業技術培訓,加快菌草、茶葉等先進農業技術在境外推廣,推動建設了一批境外農業技術示范基地;有的通過在當地修建水塘,解決當地居民牲畜飲水難題;有的通過積極招聘當地人員等,多方面促進當地增加就業、消除貧困。
在福建的茶文化中,也體現了“開放包容”的精神追求。這與“一帶一路”建設所倡導的“不是獨奏、而是合唱”的互利共贏追求不謀而合。近年來,福建把發揚“茶文化”與發展“海絲”旅游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新路子,福建“海絲之旅”被國家旅游局列入2016年首批推出的中國十大國際旅游品牌,中蒙俄國際旅游品牌“萬里茶道”列入《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的項目清單。福建還大力推進“閩茶海絲行”,從亞洲走入歐洲,在英國倫敦等地還設立了閩茶文化推廣中心,傳播閩茶文化。目前福建茶葉已出口到56個國家或地區,尤其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與地區茶葉貿易往來密切。據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福建共檢驗檢疫出口茶葉2107批、貨值2億美元,同比增長6.63%和20.81%,創歷史新高?!昂=z”,成為帶著濃濃茶香的共同繁榮之路、和平友誼之路。
當前,福建正在加快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努力打造互聯互通的重要樞紐、經貿合作的前沿平臺、體制機制創新的先行區域和人文交流的重要紐帶。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奮力拼搏,到處熱浪滾滾、生氣勃勃。有識之士認為,有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有千百年來形成的獨特的人文底蘊和“絲路精神”,福建一定會在推動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服務國家對外開放大局中體現更大作為、貢獻更多力量。(葉飛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