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返鄉創業青年陳清的朋友圈特別熱鬧,內容不是游山玩水,也不是觥籌交錯,而是他的返鄉創業項目——“青創竹酒”,產品推廣、員工招聘、招募代理……每天都充滿創業激情正能量。 從2009年開始計劃竹酒開發,到2017年銷量2000多萬元,近十年的不懈奮斗,陳清成功帶領上白石鎮占西坑村的群眾脫貧致富。就在春節前,沉寂了15年的村里,有好幾戶村民返鄉重修早已破敗的老房子,振興之風撲面而來。 占西坑村地處偏遠,交通閉塞,且屬于兩個村委管轄,自然條件限制加上管理體制不順,發展一度之滯后,人口大量外流。陳清是該村人,留住鄉愁、振興占西坑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在外經商小有成就后,陳清啟動了自己的“振興計劃”。 2007年,陳清首個創業項目是養鴿子,隨著養殖規模擴大,出現鴿子糞便影響環境的問題,飽受村民詬病,陳清只能考慮轉型。 2009年,陳清看到村里300多畝竹林閑置,經過反復的考察及論證后,決定開發竹酒。“生態就是鄉村發展的潛力和富礦,其他產業不適合占西坑,竹酒既能變廢為寶,又能利用村里的閑散勞動力,一舉多得。”陳清說。 夢想只有通過奮斗才能變為現實。竹子里釀酒?釀不釀得出來?味道如何?市場接受不接受?……一系列的問題讓陳清的親朋好友覺得不靠譜,但陳清堅定自己的方向沒問題,他克服了出酒率低、竹子“醉”死等各種困難,并一路堅持了下來。 2011年,在農林專家的指導下,陳清成功研發出竹酒,投放市場后備受好評。陳清和村民們先后投入資金1600多萬元,建成竹酒基地360畝。 竹酒產業起到了良好的帶頭示范作用,在陳清的多方努力下,于2016年成立了占西坑鄉村眾創空間,成功引進企業8家,蟲草雞、高空養蜂等13個精選創業項目,為占西坑村的發展種下了希望的種子,并破土成長。同時,還引進了電商模式,打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發展更有方向。 產業興則人心齊。村里規劃了竹酒專業村的發展定位和方向,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提上議事日程。就在去年,在各級黨委、政府幫助和村民努力下,村里修建了一條長2.26公里、寬4.5米的進村水泥路,還在村里增設了停車場。修路的120多萬元費用,陳清和其他村民自掏腰包70多萬元。“靠自己打拼出來的幸福生活,有成就感。”陳清說。 盡管在未來發展的道路上還有很多困難,但陳清和大伙兒并不畏難。“我們今年將著力于竹酒產業發展,將技術傳授給周邊農戶,用項目帶動鄉親發展。”陳清說。(閩東日報記者 張文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