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農村客運,解決農村群眾出行難題,是統籌城鄉發展、促進民生改善的重要舉措和突破口,是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市交通運輸部門堅持以人為本,加大資金扶持,大力發展“安全、經濟、便捷”的農村客運,著力提升運輸服務水平,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滿足群眾的基本出行需求。 昨日,記者從市交通運輸局獲悉,全市共有市內農村客運企業4家、公交企業3家,客車116輛,農村客運線路33條;公交車輛1489輛,公交線路126條,公交線路基本覆蓋到中心城區的各個功能區以及46個街道(鄉鎮)和華林工業園區、西天尾工業園區、黃石工業園區、秀嶼木材加工區、莆田高新園區等,全市836個符合通行條件的建制村已全部通客車(含公交),通車率達100%。近年來,我市交通運輸部門在2015年完成對43條具備公交化改造條件的縣際道路客運線路基礎上,相繼開通了莆田至北岸、秀嶼、仙游、涵江,莆田火車站至仙游、石城等71條城鄉公交線路。2018年,新增開通了219路(白沙鎮政府-新縣鎮政府)、220路(三江口碼頭-南壇村)、618路(仙游公交總站-園莊鎮),優化延伸216路(白沙鎮政府-閩中司令部)、601路公交(莆田學院仙游校區-龍華金沙),使沿途村莊的群眾享受到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帶來的實惠。 為保障出行安全,我市交通運輸部門嚴格按照有關農村道路旅客運輸班線通行條件審核規則要求,聯合公安、安監等部門對新增農村客運班線通行條件進行聯合審核,把好新增農村客運準入關,對不符合規定的,不予批準新增班線,不予投放客運運力。同時,按照《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督辦法》及相關規定,督促農村客運企業建立健全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控相關制度和企業內部違法違規行為處理臺賬,加強對所屬營運車輛和駕駛員實時監控和管理,健全確保營運車輛運行安全。目前,全市農村客車116輛已全部納入省營運車輛衛星定位公共服務平臺。 農村客運客源較少,企業經營困難,為了緩解農村客運企業的經營負擔,交通運輸部門加大農村客運資金補助。對新增(更新)的農村客運車輛購置價格在10萬元以下的,每輛按購置價格的20%給予補助;車輛購置價格在10萬元以上20萬以下的,每輛按購置價格的25%給予補助;車輛購置價格在20萬元以上的,每輛按購置價格的30%給予補助。2017年全市30輛新增(更新)農村客運車輛獲得省級補助112.3萬元;全市農村客運車輛共獲得成品油價格補助資金434.13萬元。 另外,我市交通運輸部門在前期調研摸底基礎上,選擇部分交通便利、資源充足的農村客運站作為改造項目,按照“多站合一、一站多能”的建設思路,支持鄉鎮建設集客運、物流、郵政、快遞、公路養護等多種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綜合運輸服務站。目前,南日島、榜頭、江口、萩蘆、白沙、莊邊、新縣等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已開工建設。建成后,將為農村群眾提供出行乘車、物流快遞、商貿、旅游、供銷、便民等綜合性服務,增強農村群眾的幸福感。 一條條通達城市、連接鄉村的農村公路,一輛輛方便群眾出行的客運車、公交車,不僅見證了美麗莆田這些年交通發展的新篇章,更為廣大群眾構筑了便民、利民、富民的“綠色通道”,帶動了農村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湄洲日報記者 吳偉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