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新聞網訊(記者 林阿玲) “聽說蓮南橋下穿棧道橋打通啦,去走走!”2019年新年第一天,喜訊不脛而走,許多市民前往體驗穿行,在蓮濱公園與東山濕地公園之間往返漫步游玩。對于蓮東、東山片區的數萬居民而言,這無疑是政府給的一個惠民禮包。 建設濱河綠道和公園,打通龍巖新老城區便捷通道,為市民提供親水休閑健身場所,是市委、市政府的一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前兩年相繼建成了東風橋至九一橋濱河綠道、蓮濱公園和東山濕地公園,深受市民歡迎。 美中不足的是,蓮濱公園與東山濕地公園綠道之間隔著一條大馬路,馬路中間還有綠化帶,市民要到對面公園,必須繞行蓮南橋、穿過紅綠燈后才能到達,十分不便。 綠道節點不暢問題引起了政府和建設單位的重視,在去年新建東風橋—小溪橋、挺秀橋—蓮花橋兩條綠道時,登高橋、溪南橋便同步建設了下穿棧道橋,解決了部分綠道“斷線”的問題。 但由于新舊綠道建設時間不一,小溪河、蘇溪河各段濱河綠道之間仍有一些節點受橋梁阻隔無法完全通達,需要橫穿車輛密集的公路,或繞到較遠的地方走天橋或斑馬線,才能到達對面的綠道。 為解決濱河綠道節點不暢問題、打造無阻隔不斷線的慢行圈,2018年底政府先行在具備施工條件的蓮南橋、小溪橋建設下穿棧道橋。經過約一個月施工,目前蓮南橋下穿棧道橋已建成開放。昨日記者來到小溪橋下穿棧道橋施工現場,只見臺階骨架已基本搭建,項目負責人介紹,計劃本月20日建成開放通行。 除了打通這兩個節點外,其余如群眾期盼的黌門橋、隔后橋、蓮花橋等綠道斷點有無建設下穿棧道橋的計劃? 據市城投公司相關負責人陳建生介紹,去年黌門橋已著手設計下穿棧道橋,但由于該橋使用年限久遠,正計劃整橋改造,加之橋下有石油管道經過,尚不具備施工條件。待石油管道移除,下穿棧道橋將與整橋改造同步實施建設。 “隔后橋、蓮花橋也尚不具備施工條件。”陳建生介紹,隔后橋河面空間狹窄,建設濱河綠道已伸出河面四米多,若再向外延伸建設下穿棧道橋,占據河道位置太多,將影響行洪安全;蓮花橋則因下部為拱形橋墩,空間狹小,無法建設下穿棧道橋,或考慮其他建設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