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網消息(寧德晚報記者 藍青/整理 陳春凌/制圖)昨日,在市第四屆人大第四次會議上,市長梁偉新代表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總結了寧德不平凡的2018年,并對今年政府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 2019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全面實施“一二三”發展戰略,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以優異成績落實趕超任務、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展望2019 統籌新格局 ●高起點規劃、高標準配套、高效率推進三都澳、福寧灣、沙埕灣三個灣區發展。重點推動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銹鋼新材料、銅材料四大主導產業集聚發展。 ●堅持以城促產、產城融合,以一流城市環境承載一流產業發展。開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統籌布局環東湖商業服務配套,動工建設連城路,建成天德路、金灣路、東井路等交通干道。實施提升城市供水水質行動。完成東湖南岸公園二期工程,建成環東湖慢道三期、鏡臺山棧道一期工程。 ●開展新一輪山海協同發展行動,促進縣域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打造沿海藍色經濟發展帶和山區綠色經濟增長帶。 產業新高地 ●做強主導產業。加快補齊產業鏈條,促進基地化布局、全產業鏈發展,增強集群發展新優勢。加快建設時代新能源三期、新能源科技三期,開工建設杉杉科技二期、屏南新能源三期、思客琦二期,建成投產廈鎢二期、屏南新能源二期、時代電機、阿李科技等產業鏈項目。加快上汽寧德基地主機廠和30家配套供應商建設,確保6月第一臺汽車下線、10月前正式投產。開工建設福安宏泰不銹鋼產業科技園。推動中鋁40萬噸銅冶煉項目達產。 ●開展傳統產業提檔升級行動,實施35項以上重點技改項目。 ●深化“數字寧德”建設,加快布局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產業,促進服務業總量擴大、比重提升。 三農新動能 ●推動古田、屏南、壽寧三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3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有序“摘帽”,確保現行省定標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打響現代農業特色牌。全面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建設水稻生產功能區62.4萬畝。打造產業興旺的鄉村振興示范村100個以上,做大做強八大特色農業產業。 ●打造美麗鄉村高顏值。堅持“留白、留綠、留舊、留文、留魂”,提升鄉村規劃建設水平。 項目新支撐 ●加強“五個一批”滾動接續。全年計劃入庫“五個一批”項目1500個,其中謀劃200個、簽約400個、開工600個,投產255個、增資45個。 ●聚焦交通、能源、水利、電力、通信等領域,加大投資力度,不斷提升基礎設施供給質量。爭取開工建設漳灣港鐵路專用線,全面展開衢寧鐵路寧德段施工和上汽鐵路專用線建設。完成沙埕灣跨海公路通道控制性工程,建成沈海復線福鼎貫嶺至管陽段和沈海高速三嶼互通、寧古高速六都互通。建成104國道蕉城八都至漳灣疏港公路段拓寬工程。 ●繼續實施千億招商計劃,加強產業鏈招商、龍頭企業招商,力爭工業招商500億元,確保服務業招商400億元。 改革新活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證照分離”,推動“多證合一”再升級。實現70%以上審批服務事項“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推行重大投資項目“模擬審批”。加快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全市一體化掌上政務便民服務平臺,實現“一網通辦、掌上能辦”。 ●落實加快創新發展和質量強市措施,力爭全市研發投入增長22%以上。 ●全面開展第三方營商環境評估和市對縣營商環境指數考核,建立高質高效的經濟生態。 ●推動漳灣作業區8#9#10#碼頭臨時開放,爭取漳灣作業區正式開放、三沙口岸開放通過國家驗收。 生態新優勢 ●推進全市“三線一單”編制,啟動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勘界定標、上圖入庫。 ●加強環保“三合一”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健全環境執法監管新模式,推動漳灣、灣塢等工業區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削減,深化三都澳海域水環境“1+N”綜合整治。 ●完成全市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推動不銹鋼新材料、銅材料等產業提質降耗,實施節能重點項目10個以上。 民生新期待 ●新增城鎮就業2.4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萬人。加快“全民參保”擴面增繳,推動養老、失業、工傷、基本醫療和生育保險法定人員全覆蓋,實現全市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提高城鄉居民醫保待遇。 ●新增學位1.5萬個、醫療床位600張、養老床位1100張以上。新建續建28所公辦幼兒園。確保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覆蓋所有街道和中心城區鄉鎮,農村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55%。 ●開工建設市工人文化宮。深入實施“魅力閩東”文化惠民工程,推動《山海的交響》公益展演。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組建市文化傳媒集團。 這些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新鮮詞你讀懂了嗎? 獨角獸:①在中國境內注冊,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②成立時間不超過十年(2007年及之后成立);③獲得過私募投資,且尚未上市;④符合條件①②③,且企業估值超過(含)10億美元的稱為獨角獸;⑤符合條件①②③,且企業估值超過(含)100億美元的稱為超級獨角獸。 模擬審批:指寧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的《寧德市市級重大投資項目模擬審批實施辦法(試行》(寧政辦[2018]204號)規定,投資項目在未供地前,相關審批部門視同項目主體已取得土地使用權,預先開展審核程序,出具模擬審批文件,待土地出讓手續完成并達到法定條件后,直接將模擬審批轉化為正式審批。 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指將進駐行政服務中心辦事大廳服務事項科學劃分主題,分類設置綜合服務窗口,實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集成服務模式。 三線一單:指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環保“三合一”督察:指將中央環保督察、省級環保督察和黨政領導生態環保目標責任書考核通報問題整改工作整合,集中開展督察督辦。 三都澳海域水環境“1+N”綜合整治:指《三都澳海域水環境綜合整治“1+N”工作方案》總方案和海上養殖整治、海漂垃圾治理、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陸源入海排污源、農業面源污染、生活源污染、城區黑臭水體整治等七個具體實施方案。 三大攻堅戰初戰告捷 不良貸款率降至1.68%,降幅居全省首位,創2013年以來最低。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842.5億元增長20.7%,增速居全省首位,貸款余額1744.3億元、增長10.6%,增速居全省第三位。 精準脫貧成效顯著。現行國定標準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萬分之一以下。 污染防治強力推進。14項中央環保督察年度整改任務順利完成,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全面展開。 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新增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30家。全市產值超百億元企業達7家,青拓集團成為全省首家年產值超千億民營企業。寧德時代成為國內第三家、省內首家在A股上市的“獨角獸”企業。不銹鋼新材料產業實現產值1050億元,成為我市首個千億產業集群。 實現服務業增加值665億元、增長8.5%。 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95億元、增長4%。 項目建設加快推進 超額完成千億招商任務,簽約合同項目349項、總投資1234.5億元,落地率73.3%、開工率58.2%。成功引進青美新能源材料、格林美循環經濟產業園、時代一汽、鼎盛精品鋼、奧展不銹鋼產業示范園、上汽創投、振華汽車部件、滬光線束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 衢寧鐵路寧德段進入全線鋪軌階段。沈海復線福鼎管陽至柘榮段、福安至蕉城漳灣段和屏古聯絡線等3條(段)高速建成通車,新增通車里程117公里。 城鄉面貌持續改善 中心城區功能不斷優化。三都澳新區核心區完成控規及啟動區城市設計,寧德一中新校區開工建設。寧德火車站綜合客運樞紐站一期建成投用。城區內外連接通道不斷完善,天山東路延伸至沈海復線寧德東互通口,富春東路建成通車,南北湖濱路、八一五路等實現“白改黑”。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鋰電新能源小鎮被推薦為全國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全市城鎮化率提高到56.8%。 發展活力有效增強 出臺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85條措施。機構改革平穩有序,新組建、新調整機構全面完成掛牌。“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營商環境持續提升。市級“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項占比從80%提高至93.9%,不動產登記和企業開辦時間縮短至5天。 “寧智回歸”工程啟動實施,“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取得突破,5家企業通過境外投資備案,完成對外總投資3.03億美元。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落戶古田臨水宮。 發展活力有效增強 全市民生支出235.26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8.4%。3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基本完成。新增城鎮就業2.5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06萬人。實現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全面建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喪葬補助金制度。 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計配租配售3.1萬套,3.7萬戶城市居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實現應保盡保。公共服務供給加強。新增學位2.74萬個、醫療床位410張、養老床位1000張。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75.1%。 文體事業繁榮發展。第十六屆省運會、第十屆老健會成功舉辦,獲得省運會賽時金牌80枚、居全省第四位,老健會金獎13項、居全省第二位,實現辦會參賽“雙豐收”。 啟動新一輪“平安寧德”建設,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群眾安全感率達98.5%、居全省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