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信建材新改造的天然氣站。記者 鄭帥 攝 福州日報記者 蔣雅琛 通訊員 蘇楓 陳建鋆 張存金 亮劍大氣污染,閩侯真抓實干。今年,該縣持續開展顆粒物污染防治行動,重點針對揚塵污染防治、移動源管理、工業顆粒物管理等,定期組織開展提升環境空氣質量情況督查。 行動成效如何?督查是否見效?日前,記者跟隨采訪了福州市閩侯生態環境局的一場現場督查。 閩信建材綠色轉型 加大投入改造生產線 福建閩信建材實業有限公司位于祥謙鎮門口村,自動化生產線的改造讓它徹底告別了揚塵漫天的生產環境。 記者在現場看到,燒煤鍋爐已經啞火,取而代之的是天然氣鍋爐。工人們一邊全力以赴生產,一邊仔細調試新設備。站在新建設的天然氣站前,董事長林彬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鍋爐和天然氣站投入了100多萬元,污水處理設備60多萬元,安裝用了10多萬元,設備總共700多萬元……生產線的自動化改造,前前后后要花費1300多萬元。 “為了長期的發展,值!”林彬語氣堅定。 去年,閩信建材被發現侵占河道、露天堆放原料、廠區揚塵嚴重。短短7天內,企業主動整改,完成了廠區前堤岸的復綠工作,就此開啟了一段綠色轉型發展之路。 去年11月,生產線自動化改造正式啟動,如今已經顯露出成效。“雖然成本有所增加,但是產量和質量也提高了,每立方米加氣磚能多賣十幾二十元,而且還供不應求呢!”林彬介紹,目前生產線的產能只達到五成,下個月全部投產后,年產值預計將達約6000萬元。“廠區環境好了,生產線自動化程度高了,我們招年輕的工人都容易很多。” 地鐵5號線建設工地 抑制揚塵精細化管理 甘洪路是荊溪鎮的交通主干道,也是正在建設的地鐵5號線荊溪新城站所在。圍擋內,施工如火如荼,圍擋外,車輛往來不息。雙重壓力,如何抑制揚塵?記者日前采訪發現,一套精細化管理的制度在發揮作用。 上午10時許,熟悉的音樂由遠及近,預告著灑水車的到來。地鐵5號線項目出入口,一輛輕型灑水車早已等候,待縣環衛站的灑水車駛過,它馬上跟進,清洗濺到圍擋上的塵土。 項目經理李銳告訴記者,荊溪新城站總長500米,圍擋前后100米都是項目的“包干區”。為了保證包干區清潔,項目部在總長1公里的圍擋上全部安裝了噴淋系統,水霧形成幕墻,阻擋塵土外揚。前后兩個出入口均設置洗車槽,由專門攝像頭進行記錄,嚴防滴灑漏,污染路面。嚴控污染源,攪拌站封閉施工,并在上方安裝了噴淋系統。霧炮車場內待命,如有路面施工,馬上進行降塵。后勤人員每半個月進行一次義務勞動,清掃路面的積土。“現在我們不僅打掃自己的‘包干區’,附近的拆遷工程需要,我們也義不容辭去幫忙。” 聯合督查行動顯成效 不管是閩信建材的大手筆投入,還是地鐵5號線荊溪新城站項目方的精細化管理,都是閩侯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為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堅決打贏打好藍天保衛戰,閩侯持續開展多項聯合督查行動,包括長空亮劍大氣污染防控督查行動、平原鎮街揚塵污染專項整治等,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提升空氣質量已經成為企業和項目的自覺行動。 據悉,閩侯縣顆粒物污染防治行動提出,今年閩侯縣空氣質量顆粒物控制目標是PM2.5年均濃度≤25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濃度≤45微克/立方米。為達到這一目標,閩侯縣從加強建設工地管理、加強征收項目拆除工地管理、加強建筑垃圾處置管理、加強道路保潔、加強道路及非道路移動源管理、開展餐飲油煙污染整治、加強工業顆粒物管理、優化應急響應機制等8個方面入手開展督查檢查,并結合結果進行考核。 福州市閩侯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顆粒物污染防治工作中,對專項污染防治工作不落實,在專項行動督查組規定期限內要求整改未整改到位,或整改后反復回潮、造成不良影響的,給予相關責任單位黃牌警告。黃牌警告后,在規定期限內沒有認真整改、問題仍嚴重的,給予相關責任單位紅牌警告。在專項行動督查中發現嚴重問題的,直接給予相關責任單位紅牌警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