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1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范陳春 通訊員 鄭培鑾)5日,霞浦縣下滸鎮王家衕村清水洋自然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郭陵堂看著滿山吃草的牛兒,臉上掛滿了笑容。 “我家目前有大小黃牛13頭,去年光賣牛收入就達3萬多元,加上閑時打零工一年也有萬把塊錢收入,現在徹底摘掉了貧困帽子。”郭陵堂說。 郭陵堂全家6口人,夫妻倆因病致貧,2016年被當地政府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解決其家庭實際困難,幫扶干部和村里經過與他多次溝通,確定養牛脫貧致富的思路。 2017年,根據當地實施的黨建促脫貧的相關幫扶政策,郭陵堂爭取到扶貧無息貸款3萬元和專項扶貧資金1.3萬元,當年購買7頭小黃牛,2018年母牛產仔,牛群增加至13頭,去年賣出6頭成品牛,收入3萬多元;今年初,母牛又生下6頭仔。 “在山區養牛,牛放養在山上不用飼料,成本小,用工少,效益還不錯。”說起養牛前景,郭陵堂信心滿滿。 清水洋自然村是個山區村,這里生態環境良好,草場資源豐富,適宜發展養牛產業。通過養牛脫貧致富的郭陵堂,在掌握了一定的養牛經驗后,還毫無保留地把經驗分享給鄉親們,目前,村里已有5戶村民跟他開始養起了黃牛。 嘗到甜頭的郭陵堂,經過市場調查,計劃引進兩頭奶牛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眼下正為3萬元的啟動資金發愁呢。得知郭陵堂有這一計劃后,掛戶幫扶的下滸鎮黨委書記藍家華第一時間就主動上門了解情況,并表示將盡快協調幫助解決資金困難問題。 “現在,我家每年都有六七頭成品牛出欄,而母牛也都會生下六七頭小牛,形成良性循環。過不了幾年,我就能實現小康生活了。”郭陵堂自豪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