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同利肉燕店內,工作人員佩戴口罩為顧客送菜。 福建日報記者 林智嵐 攝 2月1日,福州市臺江區一家大酒店的廚房,廚師們佩戴口罩作業。 魏培全 攝 東南網2月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智嵐)1月21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福建省餐飲服務從業人員佩戴口罩的規定》,從2月1日起施行。這是全國首個對餐飲服務從業人員佩戴口罩的專項立法。《規定》的出臺,將進一步提升我省餐飲服務衛生水平,更好地保障消費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兑幎ā肥┬械谝惶靾绦星闆r如何?“戴口罩”入法對餐飲從業人員及行業有何影響? 各環節人員均佩戴口罩 2月1日,記者在福州的商場、美食街、酒店等地走訪時發現,餐飲服務從業人員基本都能按照規定佩戴口罩,部分餐飲企業在店內醒目位置上張貼了《規定》全文。 許麗冬是福州同利肉燕三坊七巷店的員工。她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戴口罩、洗手、測體溫,然后對桌椅、地板等進行消毒?!靶鹿诜窝滓咔榘l生后,我們一直戴口罩上班,現在已經習慣了?!?/p> “疫情防控期間,我們一直堅持佩戴口罩上班。因此對于《規定》的施行,我們是欣然接受的?!备V萃庋嗾崎T人、福州市小吃協會分會長陳君凡對記者說,“在這過程中,也有個別員工不適應、有意見,我們就給員工做思想工作。發揮黨支部作用,要求每一個黨員起先鋒模范作用,帶頭戴口罩。經過這一年的適應,全員戴口罩上班已經形成共識?!?/p> 記者采訪期間,恰好遇到同利肉燕的老食客劉錦秀給店鋪送來口罩。“餐飲服務從業人員佩戴口罩已經形成法規,我特意送來100只口罩表示支持?!眲⑴空f,“去吃飯的時候,服務員戴著口罩傳菜,我覺得安心。” 小鄭是福州鼓樓區紅星海鮮平潭館的總廚,每天從食材到出菜都在后廚里完成?!爸胁蛷N師的工作溫度,冬天在30~40攝氏度,夏天48~50攝氏度。戴著口罩炒菜,幾道菜炒下來,口罩都汗濕了。”小鄭說。雖然有諸多不便,小鄭和同事們工作時依然堅持佩戴口罩?!安惋嫹諒臉I人員接觸的人流量大,更應通過戴口罩來做好自我防護,同時也可避免飛沫、病菌、病毒等進入食品加工制作、傳菜等環節。”他說。 在位于三坊七巷的文儒閩菜館,除了店內的工作人員,在門廳處進行古箏表演的員工也戴上了口罩。“除了廚師、傳菜員,包括前臺在內的全體人員,都要佩戴口罩?!辈损^掌柜郭可文說。 “我們在公眾號、微信群等各種傳播渠道轉發《規定》,并要求在采購、洗菜、備菜、做菜、上菜、洗碗等各個環節的人員都要佩戴口罩。”福建省餐飲協會秘書長陳德美說。 從“有戴”到“戴得安全” 據了解,餐飲行業規范里也有對從業人員佩戴口罩的相關規定,但對于應佩戴口罩的情形,僅僅限于“專間內操作的從業人員”“在專用操作區內進行現榨果蔬汁加工制作、果蔬拼盤加工制作、備餐”“調制供消費者直接食用的調味料”等少數環節,未覆蓋整個餐飲服務行業。另一方面,這些行業規范的約束力度不夠,難以讓戴口罩成為餐飲服務行業的基本遵循。一名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介紹:“有的餐飲從業人員一個口罩戴好幾天,有的人員工作時口罩拉到下巴處;一些小飯店壓根就沒有戴口罩的意識,食客們也沒有較真?!贝送猓谡值臉藴室膊桓?,很多餐飲行業從業人員只使用普通口罩,戴上了未必就安全了。 而新出臺的《規定》對此就有明確的規定,從業人員未按規定佩戴口罩的,應當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對個體工商戶處50元罰款,對其他餐飲經營主體處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啊兑幎ā肥共惋嫃臉I人員戴口罩不再隨意,建立了有效防護屏障,讓顧客吃得安全?!睒I內人士表示。 受疫情影響,很多地方的人流量減少,對餐飲企業影響比較大。紅星海鮮平潭館老板魏鼎昆表示,“戴口罩”入法,既保障了疫情防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從業人員和消費者的健康,將有利于行業復蘇。 “餐飲服務從業人員佩戴口罩,從行業規范層面提升到法律層面。有了法規還需每一位從業人員嚴格執行,以及來自各方的監督?!标惖旅辣硎?。 現場 不聽勸,廈門思明區一餐館領罰單 東南網2月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智嵐 通訊員 葉生明 林莉莉 陳星)2月1日上午,廈門市思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蓮前所執法人員對轄內加州廣場和牛莊一帶餐飲服務單位進行日常巡查。在巡查中,發現絕大多數從事加工制作、傳菜等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餐飲服務從業人員,在工作時都能規范佩戴清潔的口罩。但仍有部分經營戶存在僥幸心理,不規范佩戴口罩甚至不佩戴口罩。執法人員當場對9家未執行《規定》的餐飲經營戶下達責令整改通知。 當日下午,執法人員再次對這9家餐飲經營戶進行“回頭看”檢查時,發現1家餐飲經營從業人員仍未按規定佩戴口罩,執法人員立即用執法記錄儀固定留存證據,并當場用簡易處罰程序,對該食品經營個體工商戶處以50元罰款。據了解,這是《規定》施行以來廈門開出的首張罰單。 面對罰單,該食品經營個體工商戶表示已經認識到違規行為,會積極配合繳納罰款,并且強化對員工的教育與管理。 “《規定》的施行是為舌尖上的食品安全再筑一道屏障,也是加強疫情防控的舉措。希望餐飲經營者和從業者嚴格自律,執法部門接下來會繼續加大執法力度,督促餐飲業者嚴格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現場執法人員表示。 此前,各地市場監管部門也展開行動,對餐飲服務從業人員佩戴口罩行為進行規范和宣傳。近日,寧德市委文明辦、寧德市市場監管局、東僑市場監管局聯合開展“餐飲行業請戴口罩,文明戰疫有你有我”暨“公筷公勺、節儉用餐”倡議志愿服務行動。 在寧德聯信財富廣場美食街,有部分小吃店經營者未佩戴口罩或者未正確佩戴口罩,有的口罩只是遮掩住嘴巴,鼻子部分仍然暴露;有的直接將口罩拉至下巴處或者是口罩正反面佩戴錯誤。志愿者上前指導商家正確佩戴口罩,并詳細講解《規定》內容。幾名在面館就餐的消費者表示,會積極監督商家,共同營造放心用餐、安全用餐的環境。 寧德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鼓勵廣大市民參與監督餐飲服務從業人員不佩戴口罩等違法違規操作現象,市民除了撥打市場監管投訴舉報電話12315之外,還可以通過“寧德市場監管”微信公眾號進行投訴舉報。 2月1日,福州市臺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對轄區一家大酒店的廚房進行突擊檢查。 魏培全 攝 2月1日,一家位于福州市臺江區的快餐企業廚房里,工作人員按規定佩戴口罩上崗工作。 魏培全 攝 立法背后 多方論證意見統一 福建日報記者 鄭昭 《福建省餐飲服務從業人員佩戴口罩的規定》全文只有四條、300多字,但在佩戴口罩群體、監督、處罰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確規定。 哪些人需要戴口罩?《規定》明確從事加工制作、傳菜等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餐飲服務從業群體,在工作時應當規范佩戴清潔的口罩。 如何監督?《規定》明確餐飲經營主體應當接受社會公眾、行業協會以及媒體輿論監督。 怎么處罰?《規定》明確從業人員未按規定佩戴口罩的,應當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對個體工商戶處50元罰款,對其他餐飲經營主體處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該法規由省人大常委會自主起草,并列入了今年的年度立法規劃?!笔∪舜蟪N瘯üの嘘P人士告訴記者,在《規定》的起草過程中,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開展立法調研的基礎上,還曾向各設區市的人大常委會以及基層立法聯系點、立法基地書面征求意見,并組織召開了部分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省人大法制委委員、省直有關部門、餐飲行業協會代表以及部分基層立法聯系點和立法基地的立法論證,充分做到了“開門立法”。 據了解,根據我省立法條例的相關規定,列入省人大常委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一般應當經三審后再交付表決,調整事項較為單一、各方面的意見比較一致的,可以經一審后即交付表決。《規定》切口小,專門就餐飲服務從業人員佩戴口罩作出規定,法規條例少而精,且無論是在調研論證階段還是在審議階段,社會各方和常委會組成人員的意見都比較統一,對法規持支持和肯定態度。因此,《規定》一審后即付表決并通過。 記者手記 為“戴口罩”入法點贊 潘抒捷 林智嵐 冬春兩季原本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但今年不少醫療機構的呼吸科門診量較去年同期明顯下降。醫學專家分析,公眾在疫情防控中提升了自我防護意識,養成了勤洗手、戴口罩等良好習慣。這些習慣可以有效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不過,隨著疫情逐漸被控制,一些人對于戴口罩開始心存懈怠,應付了事。對此,北京、上海等地先后立法規定,“患有傳染性呼吸道疾病時要佩戴口罩”“進入公共場所應按要求佩戴口罩”,卻引起了一些爭議。反對者認為,戴口罩等行為屬于道德范疇,靠的是自律意識,法律不能輕易越位。另外,執法者不明確、違規者是流動個體,因此執法可操作性不強,反而可能消解法律法規的權威性。 其實,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問題不在于道德法律化,而在于立法的針對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作為全國首個專項法規,《福建省餐飲服務從業人員佩戴口罩的規定》全文只有四條、300多字,但“含金量”很高,針對哪些人什么時候需要戴口罩、誰來執法、如何處罰等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這種“小切口”的立法,針對性、適用性、可操作性強,體現了靈活立法、責任立法以及“隨疫而變”的為民之心。我省推動“戴口罩”入法正是一次很好的嘗試探索,期待相關經驗能推廣到更寬領域、更多地方。 “戴口罩”入法只是第一步,后續還要更好地推進落實,讓法規真正落地。一方面需要餐飲經營者和從業者加強自律,嚴格遵守《規定》;另一方面要改變不好的衛生習慣,加強健康科普宣傳和普法教育,形成監督合力,促成法規的有效執行。 |